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深圳人文历史 > 正文

山西和顺与邢台的历史情缘

类别:深圳人文历史 日期:2018-4-5 23:08:36 人气: 来源:

  “松烟”是和顺重要的集镇之一,长期以来一直与和顺西边的石拐镇,北边的李阳镇合称为和顺三大集镇。和顺县志记载:“松烟镇因产松烟墨,所以取明屠隆‘松烟墨而不姿媚’之语,名为松烟”。我一直不太认同这个牵强附会的解释。和顺山多、平地少,气候寒冷,种点小杂粮产量又极低,仅够糊口,有条件读书的人少之又少,能用得起价比黄金的松烟墨的人更是凤毛麟角。松烟墨卖给谁?这个疑问久久在我心中存留。

  在《辞海》中“松烟”还有另一种解释,指松林中的烟云。松烟在和顺最高峰,也是太行山少数几个海拔超过2000米的山峰之一——阳曲山北麓。阳曲山是华北最大的落叶松。每逢雨雪,山岚生于松林,山左的松烟弥漫着朦胧的水气,呼吸着森林里飘散来的腐烂的松针和杂草清香味,人们有点飘飘欲醉了。唐许浑《僧院影堂》诗:“日暮松烟空漠漠,秋风吹破妙莲华。”“松林中的烟云”,来解释松烟地名的来源或许恰当。

  近年来,我几次登上横亘在松烟周围一系列太行雄关,俯视脚下的平原。特别是在2017年我两次登上支锅岭,再一个初冬无风的日子里,我向邢台的将军墓川俯视的时候,我突然对松烟的地名来源有了一个灵感式的答案。什么答案?我将在文章结尾揭晓。

  1930年左右,我的外祖父从邢台的将军墓川逃荒来到山西,他们穿过支锅岭长城时恋恋不舍地回望山脚下一马平川的土地,无奈地太行山深处。他们一大家子分散到松烟镇的许村等村子,姥爷也在七里滩村的山沟梁梁上住了下来,开荒种地,维持着仅仅饿不死的生活。

  将军墓是哪一位将军的墓地?很多邢台人都不甚了了。我在邢台上高中,我的班主任是紧挨将军墓川一带的人。他认为,将军墓埋藏着西周大将武吉。因为《封神演义》重拍了好几次,每次电视剧时都是亿次来计算收视率,我想大部分中国人知道武吉死在招魂幡下的故事。

  有人说这个故事不可能发生在邢台——不合历史逻辑呀!周在关中的西安建都,而商纣王在河南朝歌住,从西安越过黄河就可以直接进攻位于黄河三角洲东南部的朝歌,何必绕个圈子来攻打邢台?有这种疑问的人,对商周的历史了解是多从历史教课书上来。因为历史教课书受篇幅所限往往略去过程,只讲结果。导致我们对商周的组织形式及周灭商的过程不甚了然。

  商、周都采用分封制。当时的通讯条件、交通手段、官僚制度和历史条件,决定了商周两个王朝不能直接黄河、淮河流域的土地,于是就在王畿周围分封兄侄和功臣,形成扇形分布的诸侯王国,以拱卫王畿。

  邢台是当时的诸侯国吗?太看低邢台了,如果是这样的话,和顺就不会是商、周和先秦及楚汉相争时双方必取的战略要地。

  邢台有3500年的建城历史,是省历史上第一座“城市”,历经两朝古都,三次诸侯国国都,其中,商朝国都(约130多年),邢国国都(426年),战国七雄之一赵国国都(30年),张耳的常山国国都(10年),石勒的后赵国都(18年),邢台为国都600余年,可谓龙脉兴旺,不仅是省的城市中做过国都历史最久的城市,而且从这片沃土上还走出了许多著名的邢台籍,如郭威、柴荣、孟知祥、孟昶、李渊、李世民等,厉害了我的大邢台!

  邢台是先商之源、殷商古都、邢侯之国。商族是不是发源于邢台现在很难论证。但殷商古都一说确是史实,《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王“祖乙迁于邢”。祖乙是第十四任商王,约前1438年在邢台建都,并历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五王,作为都城时间长达136年;迁都后,邢不仅分封邢侯,而且一直是商王朝的陪都。邢台的战略地位是别的诸侯国不能比的,它是商朝国都安阳的北大门。邢的是防止山西上党一带的狄族东出太行山。要守住邢台,必须守住和顺境内的支锅岭一带。由此,不仅说明和顺很重要,更能说明和顺很早就融入了中原文化圈,在晋中、晋北属于最早被中原文化吸引并的地区。

  我们可不可以做这样一个大胆的假设:和顺是邢台的西大门,而邢台是位于河南的商都安阳、朝歌等城市的北大门,那么和顺就是商王朝最重要的战略要塞之一。这个结论是成立。

  况且,邢台一直都是商王朝的陪都。直到商末,纣在邢台建立了沙丘宫。酒池肉林的典故就来自沙丘宫,“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大聚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县(悬)肉为林,使男女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引自《史记殷本纪》)”,当年的繁华可见一斑。沙丘宫的繁华并没有因为商纣王鹿台而结束,陪都的不显眼地位相反保住了沙丘宫的繁华。沙丘宫虽然繁华一时,却透着沧桑和悲凉,它一度是君主死亡、王朝没落的代名词——进行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被儿子兵变所逼、饿死在沙丘宫,千古一帝秦始皇病死在沙丘宫……

  我还是言归正传,来说说周灭商的战略——先剪除枝干(诸侯国),再直取心脏(朝歌)。商分封的诸侯国也是先打与商王没血缘的功臣,再打血缘远的,最后打血缘近的。周文王已经占有天下三分之二的土地。周武王继续父亲的策略,所以姜子牙率领武吉等将军攻打邢台就不难理解了。

  我的高中是在邢台上的。我往来邢台走得不是祖辈逃荒来和顺的。开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又在八十年代的邢和公很好走,从和顺县城1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就能到达邢台的市中心,支锅岭从我身边晃过,将军墓落在我身后,我一点也没有感觉。我当时不知道这些地方与我、我的祖先、我的和顺有那样深的渊源。

  记得邢台的同学经常开玩笑地说邢台以及所辖县的地名不祥瑞——从东到西依次为威县()——南和(难活)——邢台(刑台)——将军墓。这是民间的戏谑,不足为信。但仅将军墓、邢台的地名就说明邢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出身于榆社、和顺、武乡一代的石勒大帝的军师张宾的一句话足以说明邢台的战略地位“襄国“依山凭险,形胜之国。”襄国西部有险要有黄榆岭、支锅山(皆属和顺),可作为军事防守的凭借。

  商周以及先秦建都主要是出于军事防御和一旦有战事便于军事控制、打击等考虑。《邢台县志》更说:邢台“当四方之衡,西接太行,北控常山,东界齐鲁,南带漳卫,之襟河东之藩蔽也。”四方之衡指四方要冲之地,“藩蔽”即屏障也。一旦建都邢台,就为东占齐鲁、西据河东、南有漳卫和北控常山创造了便利条件。邢台背靠太行山,面临黄河(古黄河流经邢台),是战略防御的绝佳地。和顺在邢台头顶,是邢台天然的战略屏障。

  邢台地名始与北宋宣和年间,比和顺的县名晚了530年。邢台因周朝邢侯在此建台而得名。这个台可不是唱戏、游乐的台子,而是军事防御的台。

  因为周公辅助武王,特别是武王死后亲自执政,待周成王长大后又还权于成王的巨大功劳。成王把周公的很多儿子分封为诸侯王。邢是周公第四子姬苴的封国。我读书的七里河畔、凤凰台上曾是周公迎娶桃花女,出现“有凤来仪”的地方,是邢台的风水宝地。那时,邢台的春天确实很美,七里河畔桃花媚艳、梨花素静,我的青春在桃红杏白的无羁绚丽中青涩地绽放、默默地悲伤。

  周初邢地也是戎狄频繁活动的地区,姬苴以及历代邢国国君肩负着戎人东出太行的。当时狄族就在榆社、昔阳和和顺北部、潞城一带盘踞,要他们东出太行在松烟周边建立军事据点是不二选择。因此很多专家认为邢台的原址应该就在将军墓镇以及与之相接的浆水镇周边。军事据点只能选择山脊地带,而山脊正是和顺和邢台的分界线。所以军事据点的一般被认为在和顺与邢台交界处的和顺支锅岭——黄榆关一线。军寨在叫盖与之前的大几百年间就孤傲地立在太行绝顶拱卫邢国,捍卫以礼乐为核心的华夏文明长达426年之久。

  到东周年间,周威降低,诸侯割据一方。狄族变得空前强大。一部分占据一带建立中山国。一部分以昔阳南部、和顺北部为中心向四周扩展,其中最强大的是盘踞在昔阳与和顺边界的东山皋落部。根据《春秋·喜公元年》记载:“(公元前659年)夏六月,邢(不敌中山国进攻)迁于夷仪(今邢台浆水镇)”。邢侯向当时候的霸主齐桓公求救,齐国出兵赶走狄人。当不久,齐国国相管仲向齐桓“筑五鹿、中牟、邺、盖与、牡丘,以卫诸夏之地(引自《管子》)”,其中盖与是和顺。

  和顺以军事要塞第一次出现在国家级的典籍中。管仲是山东人,当时的交通条件和信息力度,没有前人的记载,他不可能知道和顺在对北狄、西戎、东夷战争中的战略作用。但是这类典籍已经失传,我们看到关于和顺最早的记载就是《管子》了。

  和顺作为护卫邢台的军寨的历史应该和邢台建都的历史一样长,有3500年,至少也应在3000年左右。这在晋中各县除榆社以外最长的关于建城史的记载,在全国县级城市来说建城历史也是排在前面的。

  今天的支锅岭还有残破的明长城留下。2017年的秋天,我在和顺本土诗人、兄长杨树的带领下来到这里。该长城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至今过去快500年了,依然孤寂而苍凉地立在寒风中,和早已湮没在历史尘埃的军寨一起望着已经3000多年的将军墓川及远处的邢台城!长城还着边墙、箭楼、营房等军事设施,完好的城门洞有一个石匾,“支锅形胜”四个金石味十足大字。右侧落款为,“总督蓟辽督御史杨□巡抚督御史孙□整饬大明兵备副史姜□”。

  该地距邢台市区90公里,在将军墓川的尽头,不仅是晋冀两省的分界岭,也是中南部至山西太原最近的古驿道关口和咽喉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将蒙古后大漠以后,明中期为防止北元、瓦剌等部族绕道太行山直取,就在古赵长城的基础上逐步完善了山西境内太行山的防御体系,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明长城。这里沿袭古赵长城,赵长城也在沿袭前面的军寨堡垒。附近再也没有这样一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土地了。齐桓公救邢的第二年,晋国太子伐狄,把和顺分封下军御梁余子养,和顺就有了个新名字梁余,或称梁榆。梁榆城的核心区也在松烟一带。

  在古代与现实的边缘,我矗立良久。明朝诗人顾缓也站在我站着的地方,望着支锅岭长城吟唱了一首诗:

  他不知道这里有座城,和顺最早的城,记载在《管子》里盖与。不仅他不知道,很多和顺人也不知道在3000多年前这里曾有一座城,一座用于军事防御的城。这座城比最早的长城要早1000多年,比现在留下来的明长城要早2900年或3000年。

  扼太行者得天下。太行山在和顺境内蔓延起伏37公里,海拔在1786--2085米之间,是太行山中段的巅峰。《读史方舆纪要》记载的明内长城最雄魂壮丽的百里画廊,有二分之一强在和顺与邢台交际处的界山山顶,其中在松烟段最长。松烟段长城基本沿着赵武灵王修筑古赵长城的线,从支锅岭、经走马槽到夫子岭。这一系列太行雄关从战国或早在殷商时代开始就是晋冀交通要道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2017年8月,我第一次登走马槽看长城。走马槽这个名字,有铁马秋风的气势张力,有大漠孤烟的苍凉悠远,我一直以为黄沙漫天、白草凄凄地方才和这个名字贴切。登走马槽正是当天下午六点钟左右,雨后初霁,从平原升腾而起的水汽遇冷形成弥天大雾。山顶一片迷蒙,1米开外都看不见人。我小心翼翼的碎步慢行,生怕一个不当心,跌入万丈悬崖。放羊汉悠长地吆喝伴着头羊清脆的铃铛声,在山谷中回响。山风偶尔吹开浓雾的一角,刀劈斧剁的悬崖露出铁一般的肌理,途径邢台白岸乡罗的邢(台)汾(阳)高速公如一条白色的飘带在远处若隐若现。

  太阳快落山时,雾也淡了些。一片方圆十几里的高山草甸闯入视野。站在草甸上极目远望,云在脚地,邢台更在云下。

  草长得野,随风起伏,一派“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塞外景象。叶子上伏着,密麻麻的水珠。迎着昔阳,匀称透亮的光,草更加新鲜碧翠,抖擞地在风中招摇。草丛中的群羊像白色喇叭花盛开在碧玉盘里,我被眼前的美丽惊得说不出话来。群羊忘情地咀嚼着被雨露和地气滋润过的青草,嘴角流出鲜嫩的汁水。风吹来,青草断面发出的浓郁清香让我的每个毛孔都在喊:好舒坦!

  这片高山草甸是和顺太行山顶绝佳的囤兵地,走马之说再恰当不过了。山顶平展可练兵跑马,西为羊肠小,东为万丈悬崖。走马槽的地名来源来自一个不能征信的说法——黄巢的起义军曾在此驻扎。

  《资治通鉴》我也囫囵吞枣地读过一遍,印象中黄巢根本没有来过这一带。我查阅了《书》,发现黄巢无论是全国流动作战时还是兵败后退出长安后,都没有来过山西中部和北部。这里曾经来过黄巢天敌沙陀首领李克用的军队,也曾来过黄巢部将、后投靠唐朝的朱温的部队,他们反复争夺邢州和辽州(和顺当时属辽州),在此,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拉锯战。邢州(邢台)、洺州(永年)等地经济繁荣,兵多粮足,归属李克用,李克用则如虎添翼,倒向朱温,朱温则实力大增。是两个枭雄争霸,乃至称帝的关键筹码之一。老百姓不明原由,只知道黄巢的名头最响,才牵强附会地把这里和黄巢拉挂上关系。

  走马槽往方向走是支锅岭关、黄榆关、马岭关、固关、井陉关,往邢台、涉县和武安方向走是夫子岭关、黄泽关、十字岭关。走马槽处在山西联通北部和南部的交通相连的咽喉要道上。

  韩信在和顺(阏与)歼灭代国丞相夏说(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后,挥军东出太行山时就经过走马槽出井陉关南下平原。

  韩信对这一切都,他在谋划一个大的战略迂回——出太行、取邢台,伐齐、燕,席卷天下。韩信为什么不直接东出支锅岭和黄榆关直取邢台,而要舍近求远?邢台(当时叫襄国)是赵国首都,必然会重兵防守,从松烟直接进攻邢台绝对是险招,通过战略迂回攻取邢台是最佳选择的。

  韩信走在和顺村的韩信垴,也有人说在和顺、昔阳和邢台的交界处的马岭关韩信驻扎了下来,派出探子去打探消息。李左车向赵王(赵)歇,兵出井陉关,扼守固关,把韩信堵在太行山以西,让韩信难有作为。而后派出奇兵断韩信粮道于太行山中,再出其不意斩杀韩信。

  如果赵王采取李左车的,韩信东出太行的难度一定会大大加大。可赵王的第一陈余建言道,“韩信是个钻人裤裆的胆,他手下的两万军队都是新兵蛋子,连血都没见过几次,打败他易如反掌。”赵王也觉得韩信不足,于是放弃娘子关、乏驴岭一线,在井陉口部兵阻击韩信。

  韩信核实情报后,在无一兵一卒阻拦的情况下毫不费力地进入了,兵临井陉口,实现了兵出太行的战略。

  韩信背水一战大败赵军。赵王跑回邢台,被尾随而至得韩信大军在邢台。韩信李左车,好言说他归降,向他请教。李左车向韩信进言,“派出说客,燕、齐开城献地,背楚投汉。”不久燕国前来纳降。一个不世出的“兵鬼”韩信,随着滴血阏与(和顺旧称)、擒杀夏说、大破赵军、逼降燕国,而名震中华。

  至此,韩信完成了楚汉战争的第二条战线开辟,对楚霸王项羽形成战略包围态势,韩信做为一支的军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左投则汉王胜、右投则项王胜。”

  项羽听到赵国被灭、燕国投降的消息不知做何感想?韩信开始投靠得是项家军。对韩信这样想建的人,项羽比刘邦更有吸引力。项氏是楚国大将世家,项家子孙生下来就是要敌万人的将军。项羽更是出类拔萃的万人敌,英雄中的英雄。楚霸王论个人战力、论军事突击能力在中国历史上绝对是首屈一指的。这样的人怎么能看得起吃不饱饭、钻无赖裤裆的韩信呢?

  大将钟离昧向项羽推荐韩信,项羽也不能不给部下面子,“给个执戟郎中吧”!执戟郎中是警卫部队的中级军官。

  项羽力能扛鼎,警卫是增加自己威严的摆设。执戟郎中是不、也不慢的清贵官员。用执戟郎中安置韩信这个小要饭的算是给足了钟离昧面子!

  韩信当时籍籍无名,别人不知他有多大本事,他自己也不知他有几斤几两。他借给项羽执戟站岗等待机会,给项羽出奇计,施展抱负,成就功业。几年间韩信给项羽进言谋划多次,项羽都没当一回事。为什么?什么军队都经不住项羽一个冲锋,要什么谋略,就是天下第一!

  韩信无奈地离开项羽投奔了刘邦。秦末和楚汉战争初期项羽百战百胜,他确实是个难得的一个将才,但再难得他也只是一个将才。他用杀止杀,结果反叛他的人越来越多。刘邦对武将文臣大赏大罚,对百姓约法三章、轻徭薄赋,在战略上高出项羽一筹;韩信讲求战略战术,用大迂回的战略项羽两线作战,在军事战略上高项羽一等。家、厚黑学大师刘邦对小学生项羽,中国一流的帅才韩信对中国一流的将才项羽,结果会有悬念吗?

  韩信冲出太行山的那一刻起,项羽失败的命运就已经注定。韩信冲出太行的奠基战就是阏与(和顺)之战。

  和顺是创造军事奇迹的地方,好多次决定历史的军事行动的起点都在和顺。秦赵阏与之战,是秦国夺取天下得开始。秦国败而大胜——秦国汲取此战的教训,放弃了远距离奔袭,深入敌方腹地,占领敌国飞地的军事战略,转而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国力日日渐长,渐成一家独大的趋势。赵国胜而大败——赵国因为被阏与之战的胜利所,赵国上下只有赵奢大败秦国的,赵奢的儿子因此被高看一眼,用赵括挂帅长平,导致40万赵军一败涂地;石勒在此逼降太原,占据了天下之脊的太行山,为一统北方、建立帝业,创造了条件;尔朱荣从和顺出发一战收服集聚与太原的、号称天下第一精兵的“六州鲜卑”,一举成为控制北魏的天下霸主;秦赖支队在和顺成立,抗日战争威震太行,上甘岭更是打出了中华民族的赫赫声威,成为中国空降兵的最佳之选……

  到了唐朝,李克用和朱温争夺邢州(邢台)、洺州(永年)以及周边地区,打了十几年拉锯战。这一地区一方面直接太原,另一方面又关系双方在的消长,地位至为重要,双方反复争夺。李克用在松烟附近长期驻军,我们村的北良马,村前的南良马,村后十里外的阔地村有“晋王寨”都是李克用曾经囤兵的地方。在中国正史的记载和民间传说中,一直有崇李贬朱的传统,其实军阀相争,非要辨个谁是谁非很难。朱温不比李克用坏多少,李克用也不比朱温好多少。

  李克用是沙陀族人。沙陀族是北匈奴的一个万人小支,是深目多须的白种人。唐中期沙陀族在山西永济人、朔方节度使范希朝牵线介绍下进入我省北部朔州地区,成为唐朝守边的职业雇佣军。因李国昌、李克用父子在朔州不服朝廷管束而被唐朝,躲到蒙古草原腹地。

  公元883年,黄巢攻入长安,百万唐军一溃千里。唐皇启用沙陀人平叛。沙陀武装一水儿是骑兵,黑旗、黑袍、皂甲、乌盔,称“鸦儿军”。统帅李克用“尤善骑射,能仰中双凫”,箭术超群,能射中挂在树上或插在马鞭上的针,人称“李鸦儿”,是不败神将。战神李克用率精兵利卒直驱长安,在长安外围把黄巢军打得“横尸三十里”。至此以后,黄巢的部队只要看到黑旗,就惊叫 “鸦兒军到了!快跑!”

  在长安城下,李克用和原黄巢部下、降将朱温联手攻城。李克用与黄巢在渭桥大战,从不眨眼的黄巢都头冒冷汗,龟缩在城墙里不敢出来。李克用率先攻入长安城,再次杀得黄巢尸横遍野。“京师平,克用功第一”。李克用从长安一追击黄巢到山东,逼得黄巢没办法,让自己得侄儿砍下自己的脑袋交给唐朝。一代枭雄黄巢死了,另一代枭雄李克用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的中央进行表演。

  在回军途李克用经过开封。驻守在此得黄巢叛将朱温设宴款待大唐的英雄,李克用率几百骑进城赴宴。年轻气盛、恃才自傲的李克用借着酒劲讥讽朱温,一日为贼,终身是贼。贵族的喜怒哀乐写在脸上、挂在嘴上,无赖的刀子总从背后捅来。夜深人静时,朱温命人放火。碰巧天下大雨,李克用侥幸逃脱。两人从此结下了死仇。

  李克用势大,武力强,有点像楚汉战争前期的项羽。朱温的军队虽然也很能打,但李克用的沙陀骑兵战斗力更彪悍。可打仗不单单靠单一军队的战斗力,还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沙陀人的职业就是单纯的军人,战争是他们赚取黄金、女人的漂亮买卖。李克用的崛起在于,是他的标签。他就会打打杀杀,地方经济一塌糊涂。

  李克用的军队根本无所谓法纪与军纪,,酗酒赌博、欺男霸女是他们的家常饭,战时更是烧杀无所不为。李克用对此习以为常。他用以起家的蔚州(朔州)等地原住民,竟然放弃华夷不两立的,成千上万地逃到敌国契丹去落户,甚至主动去契丹做农奴。

  李克用对手下将领又打又骂,又经常谗言,手下的亲属、义子人人敢怒不敢言。一次,李克用过弟弟李克修统领的潞州,因嫌弟弟的招待不够奢华,把李克修骂了个狗血喷头,李克修不堪其辱,气绝身亡。他好几次打下邢州(邢台),交给自己的,但这些人都反叛他,与朱温暗通款曲。李克用手下有十三太保,个个英雄了得。其中第十三太保李存孝更是英勇善战,天下无敌,与西楚霸王项羽齐名,被誉为“将不过李、王不过霸”。李存孝的500飞虎军是李克用骑兵的灵魂,常为先锋,冲锋陷阵如入无人之境,令对手闻风丧胆。

  李存孝收复潞州后,李克用居然让他人代李存孝任潞州节度使。李克用还谗言疏离义子李存孝,李存孝为了自保,和朱温勾勾搭搭,并在朱温的支持下据邢州(邢台)自立。李克用兵出井陉攻打邢州,李存孝自缚出城,投降。李克用很器重李存孝这员骁将,作战几乎离不开他,但为了树立威严,他将李存孝处死。李克用算计着其它十二太保会给李存孝求情,那时再水到渠成地赦免李存孝。但李克用没想到李存孝太能打,也太骄傲,众将嫉妒他、恨他,没人给他求情。李克用如意算盘落空,假戏成真,痛失一员虎将。失去李存孝的沙陀骑兵就是去了灵魂,战斗力大大削弱。李克用从走马槽时返回太原时,想到李存孝,流下了的泪水。

  无赖出身的朱温却对恢复生产,励农耕非常重视。朱温管理军队更严,地方将领,不论其军阶多高,部队多少,在行政事务方面一律听执掌地方政务的文官;军队要敢百姓,不贷。

  另外,朱温的拉拢政策和手段比李克用要高一筹,李罕之、刘仁恭等李克用的小弟都为朱温拉了过去。朱温的手腕比李克用高许多,连毛都说,“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

  朱温地盘不断扩大,李克用的地盘却不断缩小。朱温不仅占领了李克用原来据有的邢台,而且朱温的大将氏叔琮还从的井陉一带攻入山西,打败驻守在平定娘子关的天承军,连克马岭、黄榆关、支锅岭、走马槽,攻破辽州,过八赋岭,兵临榆次,太原。 李克用大将周德威倾尽全力在榆次洞涡(现源涡)打败朱温的军队,保住了太原。

  朱温的名声不好,主要是因为他废唐自立,李克用以及李存勖为了对付比自己强大的朱温,才举起了自己是唐朝、捍卫唐朝道统的旗帜。其实他们一样都想取唐而代之。朱梁了之后取而代之的后唐,以及随后的后晋后汉的不是李克用儿子、义子,就是部将,或是义子的义子女婿,部将的部将,宋朝也是通过接得沙陀人建立对的,所以《(新、旧)五代史》都拼命地朱温,把李克用的沙陀一系作为中华正统。当然朱温也不是什么好鸟,《剑桥中国隋唐史》评说朱温:“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善于作战和有决心,他也以此训练和造就了他的强有力的军队。但也应该提到,他的成功还大大地归因于他的无情和多端,而这一点甚至在那个的时代也是数一不二的。”

  我站在走马槽上心潮澎湃。朱温没有来过走马槽,李克用却在走马槽走过马。走马槽却了唐末的历史风云。朱温、李克用能登上历史舞台,并成为十几年历史的主角儿,都与黄巢有关,这大概就是走马槽又叫黄巢寨的缘故吧。

  我小的时候,许村以及周边村落还没有划归松烟镇,还是一个的乡镇。当年的许村远没有现在知名。许村为中心点东西两条沟呈北斗七星状排开。我们七里滩在西沟,夫子岭村在东沟。

  大约是1995年左右,我10岁不到的时候,去过几次夫子岭。有次寒假放假,我乘车从县城回七里滩,同行的有两个夫子岭村人。车停在村里的大饭场中,大人们帮着从工具车上搬东西,驾驶室里只剩下我一个人。当时汽车还是个稀罕物,引得满街人来看。一张扭曲的脸一拐一瘸地来到车前,他把脸贴在车窗玻璃上,傻笑地望着我,着实把我吓得不清。我蜷缩身子低下头,他却不停地敲玻璃,围观的人群一阵哄笑。从那以后我就害怕去夫子岭村,而且再也没去过。过了个把月,和顺出了一起命案,一到晚上我就怕得要命,脑海中一直浮现出那张有些扭曲的脸。

  十几年后,我在太原南宫古玩市场淘旧书,发现一本《夫子岭弦腔》躺在书摊上,我本能地避开这个书摊。

  2012年夏天,我还在工作。组织我们到邢台的天河山进行外地交流采访。我知道天河山在邢台与和顺交界。到了才知道,天河山景区有一部分就在夫子岭村。我仰视位于和顺地界的天河山牛郎织女峰,两峰在对视,一个是牛郎,一个是织女,非常形象逼真极了。我问导游,这里是和顺?她说,对!牛郎是从和顺来这里和织女来相会的。我又问,织女从邢台来?她说:是!之后,发觉自己说错话,脸就红了。她的肤色白,不像很多邢台女孩的小麦色的脸来得更为现代审美所认同。

  平原的阳光似乎比太行山地区强烈,邢台姑娘的肤色有很多是漂亮的小麦色。我在邢台上高中,同学中有一位小麦肤色的姑娘,1米7的她好穿白色或红色的连衣裙,走在校园里像一朵硕长的百合花绚丽地绽放。

  她是邢台广县人。先秦以及秦汉非常有名的沙丘宫就在广,风云一时的红巾起义也发源于广,广还是太平道的祖庭所在地。2002年,我去过一次广,其时沙丘宫早已成了废墟。

  因为我们都住校,星期天不回家时,我们经常在一些说李商隐、说鲁迅,偶尔也说说白先勇,共同的爱好让我们很有话说。但我们当时不在一个频道上,我最爱说将来要如何,她最爱说要做个电视主持人,过有烟火气、热腾腾的生活。我数学成绩非常不好,异常紧张的学习得心情烦躁,异常炎热的天气又让我患上严重的鼻窦炎,头疼得要命,吃什么药都不管用。有的同学故意挑逗我说,“鼻窦炎是绝症,治不好。”我的头更疼了。只有她说”不打紧”,几次和我一起去邢台第一人民医院做穿刺治疗和微创手术,可我的鼻窦炎总也不见好。过后我才发现吃什么药也不管用,只有针灸才能控制我的头疼。

  她有一把蒙着蛇皮的胡琴。“真蛇皮!很贵”,面对我的询问,她总是笑,就像邢台麦收季节的太阳光一样灿烂。她会拉太行山深处的开花调:“桃花花(你就)红来,杏花花(你就)白,翻山越岭(俺)找你来呀……”

  十年后,在和顺与邢台交界牛郎织女深情对视的山崖前,我深情地仰望。和顺来的牛郎凝望着从邢台来的织女,一年又一年,直到太行山倒,清漳水断。长时间的仰望没有让我觉到有,一种让我的泪都流下来了。“翻山越岭(俺)找你来呀……”,我又听到了胡琴的声音。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和顺会有如此密集的、与牛郎织女相关的村落、山梁、河溪命名地?思考来思考去,我说出了一个让人不太接受的答案——穷!真是穷,在对牛郎织话民俗进行心理分析时有这样一个观点——穷汉娶不上媳妇,找上仙女做老婆——一种典型的山汉想媳妇心理,孕育了牛郎织话。

  就在邢台与和顺交界处的天河山。我仰望牛郎织女峰的时候,我想起我的同学在无数蝉鸣的花丛边的露出得灿烂笑脸,想起她在十岁就丧生在车轮下的痛苦挣扎,想起我在高中复读时候收到的她的安慰,我突然感受到了燕赵风骨背后的另一种——女性的。

  我上高中时手头经常放着一套书,一共四册。这套《静静的顿河》是一部被世界的,描写大动荡、大背景下的民族心灵密史的代表作,是世界文学史上当之无愧的伟大作品之一。我的同学曾借去这套书看。她读完后感伤婀克西妮亚的死,对我说,“因为葛利高里(男主角)已经失去一切,只剩下相依为命的婀克西妮亚,可婀克西妮亚也被流弹了。但愿我们都别看到黑太阳”。这句话一语成谶,在上大一时,她年轻的生命被车轮碾轧,还不足二十岁就去了天堂!

  记得当时她还给我读起这一段。“(葛利高里埋葬了婀克西妮亚)在烟雾中,太阳在断崖上空出现了,太阳的光线把葛利高里的光头上浓密的白发,照得发亮了,又沿着他苍白的一动不动的脸上滑着,他仿佛是从一个的梦中醒来。抬起了头,看见自己头顶上黑色的天空和太阳耀眼的黑色圆盘。”她很早就开始学播音,声音很有特色,有燕赵悲歌的气韵,也有赵女余音绕梁的风韵,两种声音交织下“黑色的天空和太阳耀眼的黑色圆盘”,凄美而苍凉扎在我的心里。我站在牛郎织女峰前仰视的太久,头顶的太阳变成了黑色的圆盘,我的脑海一片空白,只有“黑色的天空和太阳耀眼的黑色圆盘”在眼前浮现。

  再翻看《静静的顿河》已是去年底的事情了。我翻开尘封了十几年的《静静的顿河》的扉页,把那首哥萨克古歌打在电脑上:

  太行山是女娲传说的诞生地。女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涉县娲是中国最大的女娲祭祀地。涉县的娲离这里不远,从白岸岭下去走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到。

  东方女性,美在母性。对男耕女织的期许,对和平美满的祈福……这一切都需要女性的润泽和温情。有了牛郎织女的,太行山才更立体,更浪漫,更有人情味。

  上党地区是中国的故乡,女娲传说、精卫填海等故事都起源于上党地区。和顺自古属于上党地域文化区。女娲、精卫等女性始祖的力量、毅力,不仅让男性折服,而且让整个世界动容。这种文华现象一直作为一种心理积淀在中华文化的历史中浮现。

  且不说女娲创世,就“救书生”的中国通俗文学的主题就够我们说一说了。希腊和骑士,包括风靡世界的好莱坞,无论他们的讲述如何千差万别,故事如何奇离古怪,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故事核“英雄救美”。而中国故事无论是《西厢记》、《牡丹亭》还是《聊斋》都在讲“救书生”。很多评论家都认为《聊斋》格调不高,给它送了简短的评语“小样儿”。意思是告诉蒲松林龄别做白日梦了,“不劳而获,好事都让你得了”,哪有这等好事?但是要深追这种文化心理,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有来自远古得文化积淀。希腊中有普罗米修斯造人,中国是女娲造人。男人的战争——共工头触不周山造成天柱折断,洪水,需要女性来残局——女娲炼石补天,再造朗朗。中华民族对女性的推崇和赞美集中在《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中。

  随着男权社会的到来,完全由来命运,男理上受不了。既要接受的帮助,又要保持男权的威严。于是就不能高居庙堂了,她们需要走坛,成为男人的妻子。这就是四大爱情传说的文化起源。在白蛇传、梁祝、牛郎织女、孟姜女四大爱情传说中,牛郎织女传说最接地气,牛郎是农夫,仙女嫁农夫,旷古奇事!农夫变成书生是知识成为文化之后的事情了。在这个意义上说,牛郎织女的传说肯定要比其它三个传说要早。

  和顺松烟镇的南天池村也集中了牛郎织女的传说,可惜我没去过。七夕之夜,太行山云雾蒸腾,宛若仙境,织女牛郎相会在此地多浪漫温馨!

  我小时候经常去许村大姑家。大姑就在许村旧戏台旁边住。她家院子里有一株葡萄树。每当许村庙会的前几天,也就是七月初七前后,我总去赶会。姑姑总说,“在葡萄树下,能听到牛郎织女在哭,声儿还很大。”我偷偷地在葡萄树下听,却从没有听到哭声。30岁出头了,我才知道这个哭声在和顺文化的血液中。听懂她,是我的。

  我希望2018年七夕,自己能站在南天池上,望着邢台的方向,捕捉来自邢台的胡琴声。那把蒙着蛇皮的胡琴,会拉响太行山的思念吗?“桃花花(你就)红来,杏花花(你就)白,翻山越岭(俺)找你来呀……”

  只有兵戎交锋的太行山太冷太硬,拥有牛郎织女的和顺才最美最魅。我在太行山深处等待的琴音会响,一定的!因为牛郎与织女每年都会相会在和顺的南天池对视一个整天。

  

关键词:邢台历史多久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CopyRight 2002-2012 深圳特区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