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深圳人文历史 > 正文

汪涌豪:中国人的人文传特性在哪里

类别:深圳人文历史 日期:2017-8-16 12:30:34 人气: 来源:

  8月3日,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汪涌豪做客由上海市文联理论研究室、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学术,以“中国人的人文传统与艺术追求”为题发表。

  的希腊文明和希伯来文明至今对东方文明有着深远影响。从古希腊“智者学派”到文艺复兴再到启蒙运动,人文学说的实质是以人为本,以、和属人的生活来对抗属灵的生活。

  “人文传统的真正上源在,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没有人文传统。”汪涌豪说,“人文”一词在中国最早出现于《周易》:“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而中国人文的核心是人自身的德性。它是生活中的奢侈品,又是人作为高等动物的必需品,是人对自己的关怀。”汪涌豪称,在古代,中国“人”的要义主要体现在以人为贵、以人为本、以人的德性为尊这三个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性”以人为中心建构、以与人生为观照重点。

  在他看来,中国人文和人文都追求德性的力量,但毕竟来自不同的文化,还有不同的地方。首先,重“知”,重“理”,追求知识的客观性和实践性;中国重“意”,重“情”,认为“意”才是心的本根,主体有把握客体的能力。林语堂曾说:“有太多的专门知识,而欠近于人情的知识”。

  “科学比中国科学发达,但科学对人的宰制越来越厉害。后来,出现了科学人文主义。李约瑟还认为中国是科学人文主义的肇源之一。”

  另一方面,重“人”,中国重“文”,这里的“文”是群体之意。汪涌豪称:“特别强调人是个体,充分尊重个性的差异。相较而言,中国人更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热衷于伦际。中国关于伦际的称谓可谓世界第一。”

  受独特人文传统的影响,中国人的艺术创造与追求也与不同。汪涌豪说:“本着天地人合一、人与艺术相交融的哲学观,本着人为天地的主体生命意识,本着崇尚德性、尊重群体、热衷伦际、强调关系的价值追求,中国人的艺术创造因此具有特别的人文性,界各民族艺术创作中独树一帜。”

  一是美与丑的分疏。在看来不合比例的“丑”,在中国人看来或许正有独特的残缺美,刘熙载曾言“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郑板桥也说“陋劣之中有至好”。

  二是虚与实的拿捏。艺术“重实”,讲究物理学原理。中国艺术不然,无论戏曲、园林、绘画无不渗透着以虚运实、虚实结合的艺术。

  三是巧与拙的判断。人认为巧近于美,喜欢精致。中国的艺术却认为“巧易拙难”是常理,“大巧若拙”是境界。

  四是动与静的掌握。“是动的文化,中国是静的文化。”汪涌豪举例,无论音乐、舞蹈、戏剧都具有很强的冲突性和对抗性,战争画作里人物的每一块肌肉都很紧张。“中国则天然爱好和平。即便是战争文学,也会说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五是浓与淡的选择。汪涌豪认为艺术追求强烈的视觉效果,但中国的用色很简单,绘画讲究雅洁平淡。

  最后则是形与神的追求。“形与神不在的美学范畴里。但中国人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注重传神。逸笔草草,有神就好。中国艺术的至高境界便是自然。”

  在最后,汪涌豪还感慨,每个中国人都是艺术化的,都于有意无意中接受艺术的熏染。“我对生活的期待和牵挂源于艺术,接近艺术是生命中的最好的事情。尽管生活中有种种负累,任何时候不要忘记留一方天地给艺术。女孩子不要只懂得买化妆品而不去博物馆,再好的化妆品过几年也要换,但由内而外的从容、安雅是最好的皮肤。可惜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很少很少。”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你就60秒!

  推荐:

  

关键词:深圳人文艺术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CopyRight 2002-2012 深圳特区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